幼稚園評估表家長常誤會點

幼稚園評估表家長常誤會點

經常有家長問: 「老師,有沒有評估/ 考試範圍? 你哋會幾時同小朋友做評估/ 考試? 我要預時間同亞仔溫習……」很多家長都很緊張學校發給小朋友的評估表,擔心評估表現太差會影響升小。想有效地協助子女溫習,大前題要先了解學校的評估模式,才能運用正確的策略幫小朋友備試。

幼稚園的評估模式

根據教育局幼稚園表現指標範疇四-兒童發展提及到:

學校應通過持續觀察、訪談和檢視兒童作品等,蒐集有關資料,從而了解兒童的發展情況,但不應採用開卷形式如默寫、測驗或考試等方法評估兒童。學校應定期蒐集兒童的發展資料,以了解兒童的學習進展,配合個別兒童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

大部份幼稚園已沒有採用傳統的開卷形式如默書、測驗或考試來評估兒童,而是採用持續性評估方式來評估兒童的學習表現。老師不定期地為兒童做評估,通過持續觀察、訪談、遊戲等方式來了解兒童的發展情況。有些幼稚園會按每個主題為兒童評估,在教授主題期間持續評估,當主題完結後會派發評估表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表現,並於每個學期派發兒童學習檔案以了解子女六大範疇的整體學習進展。

備試小貼士

作為老師媽媽,有些備試心得想同大家分享。

1.先了解孩子的發展特徵,制定適切的評估目標

大部份幼稚園所訂的評估目標主要是根據教育局幼稚園課程指引來制訂,家長可參考指引中的附件二: 二至六歲兒童發展特徵。或留意學生手冊,有部份學校的學生手冊會張貼學習內容及進度,我會按這些學習內容與孩子持續性溫習。

2. 選取適切的工具,讓孩子從做中學習

有些學校會有主題書派發給幼兒,有家長用這本主題書與孩子講解一次就完成溫習。但小朋友是需要重覆及操作性學習,我會按主題書的學習重點再選取合適的教具與孩子溫習。

例如: 低班(4-5)在認知發展的學習重點: 認識5以內的組合和分解。

我會選取坊間的早教數學教具給小朋友操弄,如選取配有數粒和教材卡的教具,以鞏固孩子的數學概念。

3. 運用遊戲學習的方式和孩子溫習

例如: 低班(4-5)在認知發展的學習重點: 能從數件物件中找出不同的類別。

我會與孩子玩找不同遊戲, 家長負責擺放3個在某屬性相同的物件(如相同顏色/形狀),以及一個與這3個完全不同的物件並放在一起。開始前用布遮蓋著。開始時打開布子,孩子須觀察那一件物件與其他不相同,並說出不同之處。

資料來源: 幼稚園教育-教育局

有興趣了解更多評估必備教具,請瀏覽連結

 

Back to blog